2015 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6) 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 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1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C.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 D. 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 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心主义观点 3.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 的尺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进步的尺度是客观的,综合性的,其中社会 进步的最高标准是() A.文化的发展程度 B.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程度 C.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D.社会和谐的程度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社会经济采 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B.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C.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D.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反 映生产力的性质 5.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指在保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缩短必要劳 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法。它的获得 1 是() A.个别企业靠延长工作日和增加劳动时间的结果 B.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6.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Ⅱc B.Iv+m>Ⅱc C.Ⅰ﹙v+△v+m/x﹚=Ⅱ﹙c+△c﹚ D.Ⅰ﹙c+v+m﹚=Ⅰ﹙c+△c﹚+Ⅱ﹙c+△c﹚ 7.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C.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D.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8.“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 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黄色的知识分子阶层以及 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这一表述错误的实质在于() A.只组织工人、农民和士兵进行革命 B.未区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C.忽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D.未联合其他阶级和政党,采取了“关门主义”的立场 9.1953 年到 1956 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0.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 B.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D.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展开 B.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 C.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D.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 12.一个社会无论有怎样强有力的法律、经济控制,若没有道德的自觉约束, 在竞争中没有合作、礼让等道德规范和精神,社会也必将充满矛盾和危机,这些 矛盾就不能得到正常有效的缓和以至化解,日积月累最终发生激烈对抗,这是不 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这句话表明() A.必须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利用道德的约束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B.德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 C.道德体系规定着社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D.德治和法治辩证统一,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3.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战争与污染 B.地区冲突与民族矛盾 C.南北差距 D.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14.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战略思想是() A.土地集中,发展现代农业 B.探索中国特色的土地私有化道路 C.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 D.把土地权益包括土地收益充分还给农民,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15.2008 年 1 月春节前夕,我国南方突发特大雪灾,它首先考验的是() A.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 B.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和能力 3 C.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党性观念 D.我们与灾害抗争的勇气、斗志和能力 16.本年度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上,讨论通过的最重要文件是() A.《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 B.《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条例》 C.《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D.《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框架协议》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 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17~33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17.范缜指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也。” 范缜所表述的观点是() A.精神和形体永存不灭的唯心主义思想 B.形神不可分离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C.形体是产生精神的主体,精神是形体发挥的作用 D.精神对物质具有依赖性,精神决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18.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公孙龙认为“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 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其错误是割裂了事物的()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19.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 20.A.将人生作为目的和手段统一起来 B.追求在社会中得到的尊重和满足 C.通过充当社会或他人的手段来实现 D.通过追求社会价值来实现 2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 4 A.要在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次上研究生产关系 B.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 C.要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 D.要在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对立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 21.马克思指出:“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是:作为起调节作用的自然规 律强制地为自己开辟道路,就像房屋倒在人的头上时重力定律强制为自己开辟道 路一样。”这句话表明()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或基本规律 B.价值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强制性 C.价值规律具有自发性 D.价值规律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 22.二战后,随着科技进步和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国际分工发展到一个新阶 段,其特点有() A.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分工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工格局相对削弱,按产业标准划分的分工格局 突现出来 C.部门内部的国际分工日益细化 D.分工性质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不合理分工,参与国际分工的主体是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23.国务院发布了“限塑令”并决定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 北京丰台某市场因违反规定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被罚 1 万元,这是“限塑令” 实施后北京市开出的首张罚单。“限塑令”的实施表明() A.政府在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与社会进行宏观调控 B.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强制干预,必将成为市场经济道路上的障碍 C.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能够克服市场自身的欠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手段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24.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 开而达到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25.土地革命对峙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相比,中共在政策、策略上所作的调 整有() A.从没收地主土地到减租减息 B.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 C.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D.从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26.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 基础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具有对抗性,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调整和 完善得到不断解决 27.百家争鸣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于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真理标 准讨论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表明() A.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B.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C.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D.理论创新是其他创新的前提和关键 28.60 年代在天上(太阳),70 年代在墙上(挂钟),80 年代在手上(手表), 90 年代在腰上(手机),21 世纪在桌上(电脑),这是对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 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A.随着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B.党的基本线路是正确的 C.科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6 D.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29.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的重点在() A.转变政府职能 B.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C.倡导市场经济观念,促使人们按经济规律办事 D.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 30.“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 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 展。”这段话表明() A.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性质和特点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 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不直接等于人的全面发展 C.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根本尺度 D.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各方面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 程 31.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体现了我们党() 32.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B.“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C.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 D.教育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32.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 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 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 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必须() A.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B.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C.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D.建立农村信贷金融制度 7 33.美国小布什政府的 7000 亿美元救市计划() A.使用纳税人的钱替华尔街的投机失败买单 B.是继续以举借国债来应对危机 C.是美国生病要其他国家买药 D.是实行“政府干预”、“国有化”等一系列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 相应位置上。(34 小题,10 分) 34.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 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选做题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1: 影响俄格关系的有广泛的国家因素,即格鲁吉亚实际也是西方大国与俄罗斯 博弈的“赌盘”。格鲁吉亚国家不大,但地缘政治十分重要,西方国家把它作为 从南方挤压、遏制俄罗斯战略空间的基地,而失去了中东欧、巴尔干和波罗的海 等传统势力范围的俄罗斯当然不会轻易让西方的如意算盘得逞。大国之争反映在 格鲁吉亚内部,那就是亲俄派和亲西派之间没完没了的政治斗争。在 2003 年的 所谓“颜色革命”和 2007 年大规模反政府的示威游行的背后,都可以看到西方 国家和俄罗斯的影子。为了挤压俄罗斯,北约在 1997 年和 2002 年的两轮东扩把 中欧、巴尔干半岛北部国家以及波罗的海三国接纳进来之后,今年又开始酝酿第 三轮东扩,其主要对象之一就是格鲁吉亚,格鲁吉亚有近 73%的民众希望加入北 约。如果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再加入,北约就把前沿阵地推进到了俄罗斯的西南和 南部,在西南对它形成合围之势。俄罗斯深感危机,反应也比较强烈,认定这是 “危险的信号”。因此,它不仅以恢复远程战略轰炸机在大西洋、北冰洋、太平 洋、黑海海域及北极地区上空例行战斗值班飞行来示强,而且以向阿布哈兹增加 维和部队和支持南奥塞梯独立来威胁北约和格鲁吉亚。现在看来,北约和俄罗斯 谁都不肯让步,博弈还将持续下去,格鲁吉亚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同俄罗斯的关 系也就更加难以相处。 材料来源:2008 年 6 月 15 日《世界知识》杂志材料 2: 俄罗斯总统普京 1 月 23 日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会见意大利总理普罗迪时说, 俄罗斯主张建立平衡的多极化世界。据俄塔社报道,普京当天说,以苏美为核心 8 的世界两极对立格局瓦解后,其中一极开始“幻想”世界已经单极化,认为可以 主导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他说,单边主义不是什么好事。俄罗斯将致力于建 立平衡的多极化世界,希望国际社会所有各方的利益都能受到尊重。俄罗斯也将 自主决定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普罗迪说,当今世界面临不少问题,国际社会应当共同寻求解决之道。他表 示,只有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才能妥善解决好这些难题。材料来源:2007 年 1 月 24 日新华网 材料 3: 《洛杉矶时报》12 日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白宫官员的话指出,在质疑的呼 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美方正在全面重新评估其奉行的对俄政策,并很可能在莫 斯科与邻国关系和内部“民主化”两方面采取更具“对抗性”的措施。其中,美 国最希望俄罗斯能停止反对诸如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等地的亲西方势力。今年 11 月,美国以及欧盟同俄罗斯关系因乌克兰选举纠纷而变得“非常令人不快”。最 终,乌克兰最高法院宣布,莫斯科方面中意的候选人并没有赢得本次选战胜利。 这表明,今后美国将继续打着“推进民主化”的幌子,高调渗透传统的俄罗斯后 院地区。白宫官员暗示,如果今后俄罗斯继续想在乌克兰选举问题上与美国“较 劲”,那么华盛顿方面将考虑更为“断然”的措施。上周,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宣 称,俄罗斯发生的事情已经影响到了“新闻自由和依法治国”。在这种情况下, 美俄伙伴关系将如何发展呢?有关方面强调,白宫在修订对俄政策问题上相当谨 慎,并很可能继续通过“稳定持久的巧妙压力”来促进莫斯科的民主工作。 据悉,现行的美国对俄罗斯政策得到了候任国务卿赖斯的支持。这位人称“俄 国通”的女士主张采取更为“现实”的方法来同莫斯科打交道,并时刻把美国的 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可是,布什政府的其他高级官员则希望通过更为强硬的措施 来向俄罗斯推销民主。有些“鹰派”幕僚宣称,如果布什总统一方面将传播民主 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却对俄罗斯发生的事情不够关心,那么白宫在此 事上的角色将颇为尴尬。因此,现在美国公开通过种种手段支持乌克兰境内的亲 西方势力,已经说明白宫奉行的俄罗斯政策发生了某种变化。 材料来源:2004 年 12 月 13 日人民网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 1、2,分析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2)结合美 9 国的全球战略,分析当今美俄关系。选做题Ⅱ材料 1: 从 1978 年至 2006 年,我国经济年增长 9%以上,1978 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 为 5689.8 亿元,2006 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 209407 亿元;1978 年我国年进出口 贸易总额为 206.4 亿美元,2006 年已达到 17607 亿美元;1978 年我国外汇储备为 1.67 亿美元,2006 年已达到 10663 亿美元。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 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可以说,这是我国生产力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 度跃升,人民实惠得到最多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大提高的时期。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新的伟大革命。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 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革命,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 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胡锦涛同志指出,改革开 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让人 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材料来源:2008 年 10 月 6 日马克思主义研究网材料 2: 邓小平于 1985 年 9 月 23 日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 中阐述道:“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 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 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 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 子。”因此,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 完善”,这体现的是量变,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 这讲的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可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量变中有部分 质变的过程。实践证明,许多重大的改革的成功,如在农村实行责任制,搞包产 到户,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 体现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的正确性。如何才能完成好这第二次 革命呢?邓小平于 1986 年 9 月 2 日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一文中指出: “我们也讲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做的 10 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既然是新事物, 难免要犯错误。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 大错误。”1989 年 9 月 4 日邓小平又在《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 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放弃不得。如果固守成规,照过去的老框框一模 一样地搞,没有一些试验、一些尝试,包括受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败的尝试,肯 定达不到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真正地搞改革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 材料来源:2004 年 8 月 21 日新华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是社 会主义发展的动力。(2)简述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Ⅰ1.A【解析】胡锦涛 2003 年 7 月 1 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研讨会上讲话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 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B、C、D 选项的三个“坚持”是表述“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时的内容。2.B【解 析】题干出自马克思在 1845 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马克思在此结论 前写道:“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 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所以,答案只能是辩证唯物主义。3.C【解析】 社会进步的尺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文化的发展程度,这是社会进步的综 合性尺度。(2)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程度,这是社会进步的目标性尺度。(3)生产 力的高度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或根本性尺 度。4.A【解析】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研究生产关系 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所以 B 不正确。在二者的关系中,经济制度是决 定性的,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主要特点、方向都要由它来决定,所以 C 不正确, 它颠倒了二者的关系。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体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不是生产力的性质,所以 D 不正确。所以 答案为 A。5.D【解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 前提条件的。首先,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不是个别资本家的行为,而是整个社会 的行为,因为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减少雇佣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必须降 11 低雇佣工人劳动力价值构成要素的价值。其次,雇佣工人及其家属所需的生活资 料的价值与生产它们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首先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 的劳动生产率, 一、选择题Ⅰ 1.A【解析】胡锦涛 2003 年 7 月 1 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讲话 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 的理论特征。”B、C、D 选项的三个“坚持”是表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 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时的内容。2.B【解析】题干出 自马克思在 1845 年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马克思在此结论前写道:“关 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 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 驾于社会之上。”所以,答案只能是辩证唯物主义。 3.C【解析】社会进步的尺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文化的发展程度,这 是社会进步的综合性尺度。(2)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程度,这是社会进步的目标 性尺度。(3)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最 高标准或根本性尺度。 4.A【解析】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而研究生产关系 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所以 B 不正确。在二者的关系中,经济制度是决 定性的,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主要特点、方向都要由它来决定,所以 C 不正确, 它颠倒了二者的关系。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占主体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而不是生产力的性质,所以 D 不正确。所以 答案为 A。 5.D【解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条 件的。首先,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不是个别资本家的行为,而是整个社会的行为, 因为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减少雇佣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必须降低雇佣工 人劳动力价值构成要素的价值。其次,雇佣工人及其家属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与生产它们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首先要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 产率, 还要提高生产这些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只有这些部 12 门的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才会使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才会 下降。所以,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赖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样才会 降低劳动力的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最终实 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 6.C【解析】这里要注意,题干强调的是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而不 是前提条件,所以答案只能选 C。这个条件说明了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互 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从这个基本条件也可以引出两个派生条件:Ⅰ ﹙c+v+m﹚=Ⅰ﹙c+△c﹚+Ⅱ﹙c+△c﹚和Ⅱ﹙c+v+m﹚=Ⅰ﹙v+△v+m/x﹚+Ⅱ﹙v+ △v+m/x﹚。 7.C【解析】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革命实践中,他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 主义三座大山;在理论上,他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 论。在众多历史贡献中,最根本的也是最伟大的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8.D【解析】题干中的引文出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当时中国共产 党刚刚诞生,还缺乏革命斗争的实践,对中国社会状况和革命性质还需要一个认 识过程。在党的一大通过的决议规定,中国共产党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这说明这时党对统一战线策略还缺乏认识,不懂得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政党 联合,采取了“关门主义”的立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 选项。 9.B【解析】对中国社会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准确把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 项“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是 1949 年到 1953 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 项“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 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 1953 年到 1956 年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 项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 1956 年以后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 项“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 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B 项为正确答案。 10.C【解析】以上四个选项如果从个别判断来说,都是正确的,但作为单项 选择题的选项,与其他选项相比较而言,C 项的提法最标准,概括得最全面,所 以选 C。 13 11.A【解析】党的基本路线指出我们奋斗的目标,基本纲领是在此基础上的 进一步展开。 12.A【解析】以德治国为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保证。社会主义道德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标准和推动力量,并制约着社会主义法治的完善。必须大 力加强道德建设,利用道德的约束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因此,本题正确 答案是 A 选项。 13.D【解析】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地区稳 定的主要根源。体现在政治上,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肆意干涉别国内政;经 济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严重制约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导致了 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在军事上,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大肆扩军备战, 危及世界和平;在国际关系上,奉行强权政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前 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4.D 15.B 16.B【解析】时事题二、选择题Ⅱ 17.BCD【解析】范缜是中国古代南朝齐梁时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 者。当时正值佛教盛行的时代。范缜发表的《神灭论》,揭露了统治阶级利用佛 教进行欺骗的本质。“形”是形体,“神”是精 神,“即”则是不能分离的意思。“质”就是主体,“用”则是作用。把上 述两句话联系起来解释,就是说,形体和精神不能分离;有形体存在才有精神存 在,如果形体消失了,精神也就无法存在了。形体是产生精神的主体,精神是形 体发挥的作用,作用决不能脱离主体而单独存在。在范缜看来,形体和精神是既 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不能分离的统一体,即形神“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 从而批判了佛教灵魂不灭、因果报应、贫富在天的宿命论观点。 18.ABCD【解析】公孙龙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以善辩著称。他认为“白马非 马”是因为白是颜色,马是形状,白马只是说颜色而没有说形状,因此白马就不 可能是表现形状的马,即白马非马。白马是个性,马是共性,马就是对各种不同 马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的抽象和概括。 19.ACD【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实现人的价值要通过个人对社会与集 14 体的贡献,在实现个人价值之前要通过充当社会或他人的手段来实现,个人价值 通过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得以体现,必须将个人的目的和手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 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20.ABC【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它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矛盾运动中对生产关系进行考 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还具有层次性,它不仅研究本质层 次的即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层次的生产关系,也要研究经济运行层次即属于经 济体制层次的生产关系。 21.ABC【解析】价值规律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同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原则来进行。可见,价值规律既是 调节商品生产的规律,又是调节商品交换的规律。这个规律是商品经济中客观存 在的必然趋势,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会发生 作用。而且和其他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但价值规律并不排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在价值规律面前有着一定的主观能动性。 22.ABCD【解析】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越过国界形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国际分工的发展是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的基础。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 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国际分工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其特点有:第一,部门之间的 国际分工发展到更多的部门内部的分工,即国际范围的零部件生产、中间产品生 产和工艺的专业化。第二,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发展为以科技成 果为基础的分工。即发展各自有科技优势的新兴生产部门。第三,工业国和农业 国的国别分工格局削弱,产业分工格局日益突出。第四,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类 型变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上述特点表明,当代的国际分工已经进入了一 个新的阶段。而国际分工的发展过程,同时就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 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 23.AC【解析】国务院发布了“限塑令”并决定于 2008 年 6 月 1 日起在全国 范围实施,这是国家为保护环境,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 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国家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 行政手段。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C 选项。 24.CD【解析】毛泽东思想是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1945 15 年)得到多方面展开和系统总结而达到成熟的。《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 1940 年,《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所 做的报告。A、B 两项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撰写的文献。 25.ABD【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根据国内形势的变化,党 从瓦窑堡会议后开始调整政策,将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 的口号,后又改变为“民主共和国”的口号。同时,中国共产党由“九一八”事 变后的“反蒋抗日”到 1936 年 5 月改为“逼蒋抗日”,再到西安事变后改为“联 蒋抗日”。为团结地主阶级中的爱国人士抗日,对其政策也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 收土地转变为减租减息。选项 C 错误。当时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农村。因此,本 题的正确答案是 ABD 选项。 26.ABCD【解析】1957 年 2 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 说,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首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 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民 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质的矛盾。最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方式、 方法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调整和改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ABCD 选项。 27.ABCD【解析】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 他创新。在这些创新中理论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提、关键。正因为理论 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 导。百家争鸣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于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真理标准讨 论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都具有这样的重大意义。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尤其是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创新,就 不可能有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进行改造世界的伟大创新实践。因此,本题正确 答案是 ABCD 选项。 28.ABC【解析】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也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变革。从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变化可以 看出科技对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所起的作用。D 项正确但不合题干。 16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C 选项。 29.AD【解析】2005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以转变政府职能和 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 利于转变经济增长、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30.ABD【解析】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经济、 政治、文化关系与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相互统一的。这两者发展是一个逐步 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统一于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造中。与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不同点在于,社会主义优越性不仅要体现在更高的经济增长率上,还要体 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上。C 项表述错误,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发展与 进步的重要尺度,但不是根本尺度。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ABD 选项。 31.ABC 32.ABC 33.ABC【解析】时事题 三、分析题 34.选做题Ⅰ【答案要点】 (1)俄罗斯独立之初,一度奉行全面倒向西方的外交政策,以争取西方的经 济援助和政治支持。然后调整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被称为“以西为主,东 西兼顾”的外交或“双头鹰外交”。其总的目标是,复兴俄罗斯,重新确立俄的 大国地位,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本国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外 部环境。 普京上台以来,强调“务实外交”,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维护俄罗斯的国家 利益,为俄罗斯国家复兴服 务。在作法上重视“内部目标高于外部目标”;突出俄罗斯外交政策中的经 济色彩;强化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调整与大国的关系,特别是“9?11”事件后, 与美国关系大为改善,并加入北约 20 国委员会,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视独联体为 “战略利益范围”,把同独联体国家发展关系作为其对外政策的“绝对优先方面”; 加强与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关系。经过几年的努力,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大国地位有所恢复,俄罗斯将是构筑未来多极化世界的重 17 要力量之一。 梅德韦杰夫当任总统后,指出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为:俄罗斯不会再把与西方 建立联盟作为惟一优先方向,而会重视与其他大国发展关系,并重点进行经济扩 张。 (2)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首要目标是称霸世界,是维护和扩大美国的世界霸 权地位。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战略虽常有变化,但称霸世界的目标始终没有变。 20 世纪 90 年代克林顿政府提出面向新世纪的“参与扩张战略”。先后提出 美国外交的三项指导原则,即经济安全、军事实力和民主人权,以及“参与和扩 展战略”,其核心是确保 21 世纪仍是美国世纪,建立美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 2001 年小布什上台以来,奉行单边主义,追求单极世界;“9?11”事件后,把打 击恐怖主义作为主要战略任务,把防止美国本土遭受袭击作为首要目标,并以各 国对此的态度作为判断敌友的标准,被称为“布什主义”;提出“进攻性防御” 和“先发制人”战略,并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观。 当今美俄之间必将围绕各自外交政策与国家发展战略处理相互关系,双方会 在一些方面如反恐、应对全球问题等领域存在合作,但在更多方面存在竞争甚至 对抗。美国为维护其霸权,必然极力推进北约东扩,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 各方面打压俄罗斯,而俄罗斯为维护其刚刚复苏的世界经济、政治大国地位与影 响,必然会与美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对抗。但无论如何,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 中前进,美俄关系不会再回到美苏争霸的冷战时代的两极战略格局。 【思路点拨】美国与俄罗斯是当今世界的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美俄之间的 相互关系必将会对当今世界产生较大影响。材料 1 反映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军事 冲突背后的大国干预因素;材料 2 叙述了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材料 3 则概述了美国 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的变化。对此问题,考生应以时代与世界的广阔视野,既要 认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调整,认识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分析美俄关系,而 且要充分认识在当今大国关系中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选做题Ⅱ【答案要点】 (1)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也是邓小平理论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①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18 它主要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②从深度上 看,我国的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作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③从广度上看,改革要触动生产 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改革一个陈旧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思想方式。 ④从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上讲,改革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富 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其宏伟和艰巨不亚于建立一个新中国。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使市场在 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关系,需要 正确处理。 ①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 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②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 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③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 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 能实现。从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来看: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深化改革必将加 快经济发展,发展得好则会有力地支持改革,为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从改革发展 与稳定的关系来看:只有通过改革加快发展才能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突出矛盾,求 得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保持稳定则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要条 件,国家一乱则一事无成。 【思路点拨】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国家发展方针,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全面认识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具有重大意 义。对待此题,要求考生关键要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大 作用,以及系统掌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9
© Copyright 2025 Expy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