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教學 Language Immersion 葉美利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台灣語言研究與教學研究所 1 為何談沉浸? • 新聞 – 客家新聞雜誌:沉浸客語環境 2 • 從報導中,您所得知的沉浸為何? 3 內容 • • • • 沉浸教學介紹 本土語言沉浸教學 問題討論與經驗交流 沉浸教學的實施 – 搭配的教學法 – 個案介紹 – 相關資源介紹 • 問題討論與經驗交流 4 沉浸式課程的源起與發展 • 最早的沉浸式課程: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 利爾市郊聖蘭伯 (Saint Lambert) 城的法 語沉浸式課程(1965) • 1969:評估報告(McGill) 成果優異,值得肯 定。為加拿大的雙元文化及雙語教育奠定 了良好的基石。 5 加拿大模式的法語沉浸式課程特色 • 本質(第二語言教育) – 對象為第一語言非法語的學生,法語是用來學 習其他學科如歷史、美術、音樂、數學的語言 • 按年齡的不同,分 – 早起點沉浸:從幼稚園開始 – 中起點沉浸:小學四年級開始 – 晚起點沉浸:初一開始 • 不同程度的沉浸 – 50%~100%,與年齡成反比 6 目的 • 發展雙語能力 • 培養跨文化理解 7 沉浸式課程的定義 • Fred Genesee (1987): – 『所謂的沉浸式課程, 基本上指的是學生一學 年中至少要有50% 的在校時間用第二語言來學 習其他學科。如果只是用第二語言來學習第二 語言,或挑選某一種特定的學科用第二語言來 學習,都只能算是強化(enriched)的第二語言 課程。 』 8 沉浸教學的擴充 • 持續用在教外語的情境,但也設計來服務 其他目的,如教強勢語言 (南非、香港的英 語沉浸)、提供傳統語言支持 (西班牙Basque 區的Basque 語言沉浸),以及瀕危語言的語 言復振 (夏威夷的原住民語) • Walker & Tedick (2000) 9 沉浸類型(Fortune & Tedick 2008) • 單向(One-way) – 學生語言背景單一(大語種),對沉浸的語言背 景少 • 雙向(Two-way) – 多於美國 – 少數民族與大語種的學生一起,互相學習 • 原住民語(Indigenous language) – 目的在語言振興 – 見於大洋洲、斯堪迪那維亞、北美、南美 10 沉浸教學的優點 • 發展沉浸語言的熟練度,不影響第一語言 – 首先魁北克教法語,成績顯示學生可以習得同 樣的內容與語言,而不害英語流利 • 學生學業表現佳 • 學生發展出對所習語言與文化有正面的認 同感 • 研究發現對少數民族語言的發展正面 11 毛利與夏威夷的沉浸 • 毛利 – 開始是學齡前 – 後來在父母希望繼續的壓力下,政府成立小學與中 學沉浸學校 • 夏威夷 – 家庭為本(1983) 到 公立學校(1987) – 沉浸教師訓練課程、錄影帶 – 自願、需父母投入(一個月8小時幫學齡前及上族語 課) – 非營利組織支持 12 • 語言振興與原住民語教學界普遍認為,以 目標語言作為教學用語是增進流利度的最 佳方式 13 搭配的教學法 14 請看影片,注意影片中老師的教學 • 透過什麼方式協助理解? 15 搭配的教學法 • 肢體反應教學法(TPR) – 沉浸教學初期常見之方法 • 自然教學觀 • 透過閱讀與說故事教學(Teaching Proficiency through Reading and Storytelling, TPRS) (Ray & Seely 1998) 主要理念: 讓學習者暴露在可理解的輸入中 降低情意濾網 16 肢體反應教學法 (TPR) 歷史背景與淵源 以語言與行動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法, 試圖用身體(發動機)行動教授語言 由加州聖荷西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 James Asher 所創。 17 理論基礎的淵源: 1. 記憶的聯想或回溯可藉由口頭覆誦或搭配手勢、肢體動作來 協助達成 2. 成人學習語言的歷程和幼兒有類似對比之處。由於小孩在尚 未開口說話前接觸的語言型態多以父母所說的命令句為主, 所以成人學習語言也應從 命令句 (imperatives)開始。 3. 情緒會影響學習效果,所以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應該降低學 習者的緊張壓力,才能增進學習效果。 4. 理解能力形成之後才會有表達能力。所以,在語言教學上必 須先訓練聽力,在確定理解聽力後才能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 訓練課程。 18 教材教法 (一)教學目標 • 總體目標是要透過祈使句,搭配肢體動作的練習來培養初 級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教學目的強調的是學生句子中 所要表達的“意義”而非“結構”。 (二)課程安排 • TPR的課程以句子為學習單位,再搭配適合在教室情境中 學習的文法與單字,用祈使句來呈現。 19 (三)教學活動與學習型態 • 祈使句的練習是最主要的教學活動,目的在誘發學生身體的 動作反應。 • 在120小時左右的訓練後,才開始有對話、角色扮演、放幻燈 片的活動。 (四)教師、學生與教材的角色 • 學生主要為聆聽及做動作的角色,他們專心聆聽教師的命令 ,並以身體動作反應。若學生自覺心理方面已經準備妥當, 便可以開始開口講話。 • 教師是TPR的主導者,提供學生互動、練習、講話的機會, 並像父母般,能容忍年幼孩子所犯之語句錯誤。 • 在教材上,TPR通常沒有基本教材。在學習初期,教師的聲 音、動作及手勢便足以教學活動用;後來教師可自製或搜集 輔助教具以支援教學。 20 影片 • Teaching training video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Mk6RRf4kK s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kMQXFOqy QA • TPR a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kZY6XpB 214 21 影片說明 • 情境化 • 步驟 –聽 –看 – 模仿 • 輔助 – 視覺 – 聽覺 – 動作 做中學 •呈現關鍵字 •聽命令 •做動作 22 • 注意步調 – 重複 – 先按照順序 • 評量 23 肢體反應教學法(TPR) • 沉浸教學初期常見之方法 • 問題:如何超學簡單的命令 TPR storytelling (TPR-S, Ray and Seely 1997) Cantoni (1999) 用於American Indian 24 The Natural Approach 自然教學觀 • 最好的方式就是像小孩習得母語一樣 • 自然教學觀四個原則 – 理解先於產出 • 老師用目標語言 • 課程以學生感興趣的課題為中心 • 老師透過手勢、視覺輔助、實物協助理解 – 學生透過階段學習語言 – 語言學習目的在溝通,課程以活動而非文法為軸 – 課室活動要減低學生的焦慮,教師凝造溫馨、友善 的環境鼓勵學生表達想法、意見、情感等 25 透過閱讀與說故事教學 • • • • 以肢體反應為基礎,但情境為說故事 教學者透過視覺輔助說故事 透過讀或說故事建立對語句的熟悉 老師建立情境,其中學習的句型或詞彙重 複在會話中出現,讓學生自然學會語言 26 三個階段 • 建立語意 – 老師透過例子呈現語句或詞彙,透過肢體語言或將語 句的目標語與學生的母語書寫在黑板上,確認學生之 理解 • 透過問問題強化 – 老師說故事大綱,同學提供細節,老師透問題協助學 生建構故事,並複習語句語詞彙 – 鼓勵創新 • 重述 – 透過閱讀與討論類似的故事,讓學生寫出來 – 問問題,包含連結到學習者的問題 27 本土語言不流利時怎麼教? (Hinton 2003) • Master-prentice program (師徒制) • Immersion (沉浸) • 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肢體反應) 28 Story telling 說故事 • 說故事可以是課程內容之一部分,即使不 流利也可以 • 以單元來思考,包含在許多課堂 29 實施程序 • 請老人講故事並錄音、翻譯 • 學習與故事相關之詞彙(如講洪水傳說故事,需要: 洪水、 織布機…) • 將詞彙、句子併入課程中,名詞可以帶入實物 • 找一天用共通語講故事(可將學生已學會的語彙加入) , 請學生將故事情節畫圖,之後練習圖上的詞彙,將圖畫 收回 • 播放耆老的錄音,一邊呈現學生畫的圖,然後問是否聽 到那些認識的詞彙。接著,有空就撥錄音帶 • 此時,你也在累積說故事的知識,繼續增加詞彙與片語 • 找時機邀請耆老到校說故事(注意讓同學展現熱情與禮 貌) • 可以發展成戲劇,邀請社區、家長參與 30 結論 • 儘量使用你的語言,避免轉到共通語 • 每課只教幾個單字,變換活動複習 • 課程內容之外的,包含課室管理與閒聊都 用你的語言 • 使用禮俗語言,如問候等(這是真正的溝通) • 與流利的長者合作學習語言 31 屏東縣客語沉浸教學 32 採用客語沉浸教學原因 一、母語沉浸教學對母語保存成效卓越 二、鄉土語言課程對母語保存的成效不佳 三、雙語教學模式無法挽救瀕危語言 四、急需增加客語的使用情境及機會 33 母語沉浸教學對母語保存成效卓越 • 研究顯示,母語沉浸教學 – 已被公認為是復興母語最有效的教學方式( Hermes, 2007)。 – 對於母語文化的重建以及對抗主流文化的入侵 有正向的影響(McCarty, 2003)。 – 不但可以很成功地保存母語,且不影響學生在 官方語言及其他學業方面的學習表現(Edelsky, 2006; LeCompte, 2007) • 在一些非母語的學業表現(如:數概念、自我認同 、整體學業表現等)有時還較同儕更佳(Baker, 2006; Edelsky, 2006)。 34 鄉土語言課程對母語保存的成效不佳 • 採用單一語言課程(如:鄉土語言課)的 方式來學習及傳承母語很難創造出母語流 利者(余惠蓮,1999;Blair, Rice, Wood, & Janvier, 2002; Hinton & Hake, 2001)。 35 雙語教學模式無法挽救瀕危語言 • 研究顯示要能成功地達成母語保存的目的,學生 至少要接受 4-7年的母語及官方語的雙語教育,才 能培育學生流利的母語能力。雙語教學模式中, 若是學習者接觸母語的時間及機會不夠多,且學 習動機不夠強烈,母語很容易被強勢的主流語言 所取代(Thomas & Collier, 1997)。因此,學者 建議,雙語教學模式對於語言「維持」較有效用 ,但在語言「復興」上,則效用不明顯(Hinton & Hale, 2001)。 36 急需增加客語的使用情境及機會 • 研究顯示,目前客語教學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在 於教學時數以及使用情境的不足;學生除了學校 內有限的鄉土語言課程外,在其他情境(如:校 園內、家庭、及社區)均很少有客語使用的機會 ,導致學生學習客語的動機低落 (余惠蓮,1999; 林雅雯,2001)。 • 母語沉浸教學模式強調將母語運用於教學及日常 生活溝通中,藉由豐富大量的母語輸入,提供學 習者觀察及使用母語的真實情境,使母語漸成為 學習者的一種生活方式(Genesee, 1994)。 37 客語沉浸教學規劃之依據 • 母語沉浸教學的理論特點來規劃 • 毛利語及夏威夷語言巢 •從幼兒園開始 •課程規劃採主題統整方式 •將母語融入課程活動中(打招呼、畫畫、唱 歌、跳舞、文化活動、遊戲) 38 母語沉浸教學的主要特點 (一)以母語做為各教學領域及溝通的主要媒介 (二)全面性的支持母語 (三)主要目的在培養幼兒成為增益式雙語者( additive bilingualism) (四)母語的接觸主要是在教室的情境,其他情境 配合延伸 (五)主要教師必須是主流語與母語流利的雙語者 (六)教室文化主要是以當地第一語言的社區文化 為主(Johnson & Swain, 1997)。 39 客語沉浸教學之推行方式 一、客語為主要溝通及教學媒介 二、統整的課程及多元的教學方法 三、多面向成效評估 四、 師資培訓 五、家長參與 40 統整的課程及多元的教學方法 • 雙語學童語言認知及學業能力可互轉(將一 語用到二語) 採中客語雙主題 – 高認知及語言能力團體活動以中文主題進行 – 所獲知識、經驗、技能可轉至客語主題學習 – 每班每週二完整時段客語主題教學 – 以融入中文主題方式進行 – 每週介紹五個單字搭配一組問答句為教學內容 – 鼓勵多找相關主題客語繪本、歌曲、韻文 – 主題與文化有關則帶入介紹(如粄) 41 多面向成效評估 • 幼兒客語聽說能力一年後顯著提升 • 幼兒中文及數概念表現無負面影響 42 幼兒客語聽說能力一年後顯著提升 陳雅鈴、陳仁富、蔡典龍 (2009)客語沈浸教學對 提昇幼兒客語聽說能力之影響 (1)由客語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甲式所評估出之成 績; (2)教師所評估幼兒在日常客語以及主題客語之聽 說表現。 43 研究結果 • 二、客語沈浸式教學計劃實施前後,幼兒客語的 聽說能力是否有顯著差異? • (一)客語畢保德圖畫詞彙測驗 – 發現在相同前測能力之下,實驗組後測的客語能力較 對照組高。亦即,客語沈浸教學在提昇幼兒客語聽說 能力上有顯著的良好成效。 幼兒中文及數概念表現無負面影響 • 陳雅鈴、蔡典龍. 2011. 客語沉浸教學對幼兒中文 聽學詞彙及數概念之影響。台東大學教育學報 22(1): 25-54。 • 中文聽學詞彙表現:進步幅度大 • 數概念表現:進步幅度大 •語言同能力基本假說(CUP): 有品質的二語學 習經驗可以提升學習者一些認知及學業相關 的能力,且一語與二語的學業相關能力均可 互相轉換,交互影響。 •Cummins (2000)指出,雙語經驗對於學習者 的數學說裡和邏輯推演能力有幫助 45 客語為主要溝通及教學媒介 • 重建客語及客家文化傳遞及發展的互動情境 • 客與使用 > 50% – 但採漸進及鼓勵、容許雙聲帶方式 – 開學初教常用語(問後、用餐、上下課、午睡等) 46 師資培訓 • 國外語言巢的相關母語保存計畫,有嚴謹師資培 訓課程: – 毛利語教師: 1 年、進階課程(幼兒發展、班級經營、毛 力語發展等) – 夏威夷語言巢: 夏大提供暑期多元課程、3-4週觀察實習 、支持團體 • 客語沉浸教學師資訓練 – 於計畫開始執行前的學期初進行約十餘次(每次2-3小 時)的訓練課程。 • • • • 課程內容(參附件) 定期聚會針對困難及議題做定期討論 舉辦客語沉浸教學比賽 種子教師 家長參與 • 發起者多為學校及政府單位,家庭及社區 人士的參與被動及貧乏 • 學期初的親師座談會中宣導及說明 • 鼓勵家長參與 – 親子互動學習單 – 客語學習護照 – 家長雙月刊的方式 • 在社區推動客語保存的社區營造活動 推行沈浸式客語教學之挑戰與困難 (1)師資不足 (2)教材資源缺乏 (3)幼兒語言組成多元 (4)所學多為學校領域用語 (5)家長的功利觀點 (6)社區缺乏客語保存意識 (7)缺乏系統政策 師資不足 • 無法像毛利、夏威夷一樣用耆老 • 教師客語聽說能力 • 設計統整課程能力 50 教材資源缺乏 • • • • 客與資料不好找 各園主題不同,無法資源分享 方言的獨特發音 諮詢專線未善用 51 幼兒語言組成多元 • 能力不一 • 不同語言 52 所學多為學校領域用語 • 課堂外的交談語言,礙於表達所需、仍為 中文 53 家長的功利觀點 • 大班要學注音 54 社區缺乏客語保存意識 • 經費所限,無法推到社區與家長 55 缺乏系統政策 • 沒經費即可能喊停 • 夏威夷 – 夏威夷教育法案 – 母語法 – 雙與教育法案 • 毛利語 – 毛利語言法:成為官方用語 56 未來努力的方向 (1)培訓專業且系統的師資 (2)編製多元且生活化的教學素材 (3)推行全園性的客語沉浸教學 (4)加強客語文化知識的學習 (5)帶動學校家長的參與 (6)深耕社區營造 培訓專業且系統的師資 • 大專院校推動 – 母語沉浸歷史、本質、哲學 – 客語專業知識及文化 – 課程與教學 – 兒童發展 – 幼兒教育及照顧 – 客語專業 58 編製多元且生活化的教學素材 • 2009 59 推行全園性的客語沉浸教學 • 家長選擇、幼兒語言背景相同 60 加強客語文化知識的學習 • 適時加入文化 • 客語真好玩加入客語俗諺、文化寶典 61 帶動學校家長的參與 • 學校帶動家長 – 進修資訊中心 – 網路電子資源 – 參與契約 – 建立社群 – 聘家長教學助理 62 深耕社區營造 • • • • 戶外教學 廣納社區義工 推廣社區客語運動 成立客語社區中心 63 結語 • 整體上來說,客語沉浸教學對於提升客語 能力收到非常良好的成效。 • 推行沈浸式客語教學之仍有許多挑戰與困 難。 • 客語的保存仍需家庭、社區及學校共同努 力,才能代代相傳。 排灣族語沉浸教學 • 經歷四個階段,才逐步走向全族語文化浸潤式教 學。而其實施全族語文化浸潤式教學至少具有三 個層面的具體效益。首先,是入園超過一年以上 的幼兒多數已經能夠聽懂族語,以及能夠以簡單 的族語與教師、家人溝通。其次,透過以部落為 主題的文化活動,不僅增長幼兒對部落文化的認 知,也因此促進其自信心。最後,透過以族語為 中介的全語言學習活動,幼兒自然地學會了該年 齡層應有的認知能力。 65 課堂小實驗 楊佳芳,2014,利用閩南語繪本融入各科教學實現沉浸式教學法。 配合社會:愛護家鄉(南一版) 66 67 其他教學法 • 主題教學觀(Thematic Approach) • 默式教學法(Silent Way) • 任務為本的語言教學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68 主題教學觀 • • • • • 許多領域的課程整合在一個主題下 學習較自然、不致片段分成幾個科目 允許識讀循序發展,詞彙相關聯 引導相關的概念容易隨後跟進 從一個有趣的點開始,像石頭丟進水波一 樣,泛起漣漪 69 成效 • 學習者: – 有趣 – 積極投入 – 迅速發展學習技巧,因為彼此增強 – 增強動機與信心 – 較少紀律問題 • 教學者 – 趣味 – 容易 70 主題可以是 • • • • 課綱的內容: 如開學第一週 特殊事件或地方節慶 環繞一個故事 一個孩子突然感興趣的主題或你想到的, 如生日 71 72 • 讓點子在你腦中成長 • 思考 – 可從這個主題抓出多少文法 – 哪一方面的詞彙 – 可以書寫何種文體(書信、想像、紀錄、劇本、詩 歌…) – 哪些領域可以涵蓋進來 – 如何具有視覺衝擊 – 如何呈現讓大家讚嘆 – 如何讓別人知道我們做了甚麼 • 在教室建立環境呈現主題 – 模型或一面展示牆,讓小孩沉浸在情境中 73 默示教學法(The Silent Way) • 1970s 早期歐洲教育家 Caleb Gattegno所創 • 特色:運用彩色的 cuisenaire rods,透過顏色來敎 發音 • 基本原理:老師盡量保持沉默,儘量鼓勵學習者 說、學習為主,教學為輔、沉默鼓勵學習者專注 於所學 • 學習假設:學習者透過發現與創造而非記憶或複 誦促進學習、教具可輔助學習、將學習的內容融 入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中可促進學習 74 教學活動 • 老師示範一個詞、片語或句子,然後引導 學生反應 • 學生將舊訊息與新訊息組合,產生自己的 語言反應 • 使用圖表、顏色快及其他教具刺激學生產 生反應 • 雖然活動由老師主導,老師示範部份極少 75 Fidel charts 76 Word charts 77 Colored Rods 78 示範 • 用默式教學法敎Dakota http://www.alliance2k.org/daklang1/daklang1. html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shhHFWw ukM • 默示教學法-以教阿美族語為例- YouTube 79 利用默式教學的顏色來建立詞彙的組成概念 abay 小米糕 acilay 水 abaabay 小又短的米糕 aciacilay 水田;有水的地方 atwabadhane 要做abay的 apasiaciladhane 要叫~帶水 twababay 在做abay apwaciladhane 要澆水 tinuabadhane 做abay的 paacilay 變水 a- …-ane 要…的,會…的, pwacilay 可以…的 澆水 twaacilay 多汁 霧台魯凱語字詞典(審查版)東華大學 80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務為本教學法) • 教師給予學生學習任務,讓學生在透過完 成任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習並運用 語言的教學方法。而所謂的「學習任務」 通常是指能夠讓學生運用語言技巧去完成 某件事或解決一項問題的開放式教學活動 • 認為任務提供學習的輸入與輸出、任務的 活動與成果可提供動機 81 任務類型 Jigsaw tasks拼圖任務 Information-gap tasks (e.g. Same or Different) 訊習落差任務 Problem-solving tasks問題解決任務 Decision-making tasks決策任務 Opinion exchange tasks意見交換任務 82 Jigsaw tasks拼圖任務 • 搭配合作學習 • 每人部分訊息,透過合作完成全圖 • 舉例 – 動物、城市、人物謎語(依主題) – 閱讀理解:可句子組段落 83 Information-gap tasks 訊習落差任務 • 兩個學生,各有不同 資訊,透過詢問對方 ,找到解答 • 如:找出圖的不同點 、完成表格 排行 幾年級 興趣 阿明 阿英 84 A生有的訊息 • 阿明 – 厝裡有爸爸、媽媽、小弟 – 國小三年 – 愛讀冊 85 B生有的訊息 • 阿英 – 厝裡有爸爸、媽媽、阿姊 – 國小二年 – 愛打羽球 86 Information-gap tasks (訊習落差任務) 學習者缺乏某些訊息,須透過溝通取得訊息完成任務 如A有名人傳記的其他訊息獨缺地點方面,B 的文 章有地點的訊息獨缺日期,兩人透過溝通與問答獲 得訊息,完成文章 完成地圖 可提供實際口語練習機會,提升動機,訓練澄清語 意、換句話說等溝通技巧。典型的訊習差任務包含描 述與畫圖、 找出不同處、 拼圖閱讀(jigsaw readings) 等 教學示範 87 Information-gap tasks (訊習落差任務) 88 相關資源 • • • • 屏東縣客語沉浸教學網站 沉浸式族語幼兒園 原住民E樂園 沉浸式華語課程設計與經營 89 參考文獻 Jon Reyhner. 2003. Native Language Immersion. In J. Reyhner, O. Trujillo, R. L. Carrasco & L. Lockard (eds.), Nurturing Native Languages (pp. 1-6). Flagstaff, AZ: 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Hinton, Leanne. 2003. How To Teach When the Teacher Isn’t Fluent. In J. Reyhner, O. Trujillo, R. L. Carrasco & L. Lockard (eds.), Nurturing Native Languages. Flagstaff, AZ: 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90
© Copyright 2024 Expy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