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細讀:個案分析

中學中國語文學與教系列:名著與影視作品對讀
2009年2月7日
文本細讀:個案分析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徐霞女士
文本細讀:《色,戒》
•小說:張愛玲《色,戒》 (1950—1978)
•電影:李安《色,戒》 (2007)
導演改編張愛玲作品的
愛玲夢魘
許鞍華、關錦鵬、李安……
編劇的話 (王蕙玲)
•
「改編張愛玲的小說,就像面對著一次文
字獄的挑戰,你一旦落進她的文字中,就
如同坐進了監牢,再難翻轉脫身了。」
鄭培凱主編:《色/戒的世界》。桂林:廣西師
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編劇談李安的改編特色
•
「李安和其他導演最大不同的地方在於他
從來不是張迷,從來没有想過要複制張愛
玲的文字影像,没有膜拜之心,才能悠遊
自在,才有可能重新創造小說在文字之外
的另一種生命。」
鄭培凱主編:《色/戒的世界》。桂林:廣西師
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導演李安談角色塑造
• 李安:「我只在乎人,我的鏡頭只服務演
員。角色人物的感覺出不來,一切都是空
的,玩再多的鏡頭變化都没有意義,唯有
人物刻劃得繁複多層次,角色才會活潑鮮
明。」
鄭培凱主編:《色/戒的世界》。桂林:廣西師
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李安談短篇小說的改編
•「我感覺改編短篇小說有一個好處,就是
你如果能把她的故事填足,有能力去配合
她的寫作的話,在電影上就可以做很多發
揮。通常改編一本書,把故事情節交代清
楚都不容易,還要顧及讀者情緒,其實没
有很多時間做電影人想的東西,也就是所
謂 『借題發揮』。」
鄭培凱主編:《色/戒的世界》。桂林:廣西師
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電影《色,戒》開場
如何超越張愛玲的文字監牢?
文字《色,戒》開場
麻將桌上白天也開著強光燈,洗牌的時候一隻隻鑽
戒光芒四射。白桌布四角縛在桌腿上,繃緊了越發
一片雪白,白得耀眼。酷烈的光與影更托出佳芝的
胸前丘壑,一張臉也經得起無情的當頭照射。稍嫌
尖窄的額,髮腳也參差不齊,不知道怎麼倒給那秀
麗的六角臉更添了幾分秀氣。臉上淡粧,只有兩片
精工雕琢的薄嘴唇塗得亮汪汪的,嬌紅欲滴,雲鬢
蓬松往上掃,後髮齊肩,光著手臂,電藍水漬紋緞
齊膝旗袍,小圓角衣領只半寸高,像洋服一樣。領
口一隻別針,與碎鑽鑲藍寶石的『紐扣』耳環成套。
李安《色,戒》(2007年)
•
導演:李安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
•「打麻將」(開場)
0:00:50 – 0:08:39
電影開場特色
•以狼狗的眼睛直視觀眾,製造緊張的氛圍
•以蒙太奇手法接上特工警惕的雙眼
•描繪特殊時空下人性的異變
•以視像更完整的交代時代背景
•影像填補了張愛玲的留白
•電影(劇情片)較之文學更須考慮大眾的接收
電影結尾高潮
•
•
•
•
買戒指
離開珠寶店
易先生簽文件
結局
李安 《色,戒》 (2007年)
•導演:李安
安樂影片有限公司
•「珠寶店/封鎖/簽文件/撫床」
2:18:09 – 2:31:00
張愛玲的文字:張力/映像
她拿起那隻戒指,他只就她手中看了看,輕
聲笑道:「噯,這隻好像好點。」
她腦後有點寒颼颼的,樓下兩邊櫥窗,中嵌
玻璃門,一片晶澈,在她背後展開,就像有兩層
樓高的落地大窗,隨時都可以爆破。一方面這小
店睡沉沉的,只隱隱聽見市聲--戰時街上不大
有汽車,難得撳聲喇叭。那沉酣的空氣溫暖的重
壓,像棉被搗在臉上。有半個她在熟睡,身在夢
中,知道馬上就要出事了,又恍惚知道不過是個
夢。
她把戒指就著台燈的光翻來覆去細看。在這
幽暗的陽台上,背後明亮的櫥窗與玻璃門是銀幕,
在放映一張黑白動作片,她不忍看一個流血場面,
或是間諜受刑訊,更觸目驚心,她小時候也就怕
看,會在樓座前排掉過身來背對著樓下。
王佳芝的夢
「六克拉。戴上試試。」那店主說。
他這安逸的小鷹巢值得留戀。牆根斜倚著的
大鏡子照著她的腳,踏在牡丹花叢中。是天方夜
譚裡的市場,才會無意中發現奇珍異寶。她把那
粉紅鑽戒戴在手上側過來側過去地看,與她玫瑰
紅的指甲油一比,其實不過微紅,也不太大,但
是光頭極足,亮閃閃的,異星一樣,紅得有種神
秘感。可惜不過是舞台上的小道具,而且只用這
麼一會工夫,使人感到惆悵。
易先生的微笑
他不在看她,臉上的微笑有點悲哀。
本來以為想不到中年以後還有這樣的奇遇。
當然也是權勢的魔力。那倒還猶可,他的
權力與他本人多少是分不開的。對女人,
禮也是非送不可的,不過送早了就像是看
不起她。明知是這麼回事,不讓他自我陶
醉一下,不免憮然。
張愛玲的冷酷筆法:王佳芝的誤讀
陪歡場女子買東西,他是老手了,只
一旁隨侍,總使人不注意他。此刻的微笑
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
側影迎著台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
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
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
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
轟然一聲,若有所失。
太晚了。
電影如何展現兩人心理
• 王佳芝的心理透過面部表情,細微的身體動作展
現。觀眾只能猜測她的緊張,無從了解張愛玲對
人性的透視
– 咬唇
– 面部肌肉的抽動
– 不自然的笑容
•易先生的心理也只能透過面部表情,對話展現,
對於那種「悲哀的微笑」對自身權勢的自我陶醉,
觀眾又能看到多少? 或者李安根本就徹底改變了
易先生的心態?
張愛玲的文字
• 王佳芝的逃亡
• 遇上封鎖
王佳芝:關在外面的木美人
她有點詫異天還沒黑,彷彿在裡面不
知待了多少時候。人行道上熙來攘往,馬
路上一輛輛三輪馳過,就是沒有空車。車
如流水,與路上行人都跟她隔著層玻璃,
就像櫥窗裡展覽皮大衣與蝙蝠袖爛銀衣裙
的木美人一樣可望而不可及,也跟他們一
樣閒適自如,只有她一個人心慌意亂關在
外面。
三輪車與小風車
平安戲院前面的場地空蕩蕩的,不是散場時
間,也沒有三輪車聚集。她正躊躇間,腳步慢了
下來,一回頭卻見對街冉冉來了一輛,老遠的就
看見把手上拴著一隻紙紮紅綠白三色小風車。車
伕是個高個子年青人,在這當日簡直是個白馬騎
士,見她揮手叫,踏快了大轉彎過街,一加速,
那小風車便團團飛轉起來。
「愚園路。」她上了車說。
幸虧這次在上海跟他們這夥人見面次數少,沒
跟他們提起有個親戚住在愚園路。可以去住幾天,
看看風色再說。
封鎖
三輪車還沒到靜安寺,她聽見吹哨子。
「封鎖了。」車伕說。
一個穿短打的中年人一手牽著根長繩子過
街,嘴裡還銜著哨子。對街一個穿短打的握著繩
子另一頭,拉直來攔斷了街。有人在沒精打采的
搖鈴。馬路闊,薄薄的洋鐵皮似的鈴聲在半空中
載沉載浮,不傳過來,聽上去很遠。
三輪車伕不服氣,直踏到封鎖線上才停止
了,焦躁地把小風車擰了一下,擰得它又轉動起
來,回過頭來向她笑笑。
李安的電影
•封鎖下的大時代與小人物
•回家,回哪裡?
•王佳芝一念之間,閃回港大舞台
李安的電影
•王佳芝的逃亡
•櫥窗中的模特衣架
•倒影:真實與虛幻
•風車製造的氛圍與象徵
•回家?
•李安的場景設計
•與《封鎖》的互涉
李安的電影
•小市民與大時代:荒謬感
•聲畫不對位的處理
•李安加插的典型間諜片情節
•遙遠的呼喚
•閃回:舞台/扮演
•少年時代的一場夢?
•時光 / 回眸
李安如何超越張愛玲
• 小說封鎖的移用
• 電影閃回鏡頭的效果
• 移植戲夢人生,虛幻與真實的模糊
李安的電影結局
•易先生真的愛王佳芝嗎?
•李安如何看人性?
李安的電影結局
•
•
•
•
•
•
電影的增補:易先生的心情
易先生的凝視
色,戒
加插的刑場戲:李安讓他們想甚麼
王佳芝想甚麼
易先生簽完死刑書後回家
李安的電影結局
•還在打麻將,下午的一場夢?
•麻將的一語雙關
•李安增加的懷緬戲
•易先生想甚麼
•易太太的大智若愚?
•黑色電影的陰影打光效果
•空床:李安相信甚麼?
張愛玲結局
李安是否忠於原著?
易先生的心思
易先生站在他太太背後看牌,撳滅了香煙,抿了
口茶,還太燙。早點睡——太累了一時鬆弛不下
來,睡意毫無。今天真是累著了,一直坐在電話
旁邊等信,連晚飯都沒好好地吃。
他一脫險馬上一個電話打去,把那一帶都封
鎖起來,一網打盡,不到晚上十點鐘統統槍斃了。
她臨終一定恨他。不過「無毒不丈夫」。不
是這樣的男子漢,她也不會愛他。
當然他也是不得已。日軍憲兵隊還在其次,
周佛海自己也搞特工,視內政部為駢枝機關,正
對他十分注目。一旦發現易公館的上賓竟是刺客
的眼線,成什麼話,情報工作的首腦,這麼糊塗
還行?
易先生的心思
現在不怕周找碴子了。如果說他殺之滅口,
他也理直氣壯:不過是些學生,不像特務還可以
留著慢慢地逼供,搾取情報。拖下去,外間知道
的人多了,講起來又是愛國的大學生暗殺漢奸,
影響不好。
他對戰局並不樂觀。知道他將來怎樣?得一
知己,死而無憾。他覺得她的影子會永遠依傍他,
安慰他。雖然她恨他,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
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們是原
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係,虎與倀的關係,最終極
的佔有。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易先生的心思
馬太太望著他一笑。「易先生是該請客了。」她知道
他曉得她是指納寵請酒。今天兩人雙雙失蹤,女的三更半
夜還沒回來。他回來了又有點精神恍惚的樣子,臉上又憋
不住的喜氣洋洋,帶三分春色。看來還是第一次上手。
他提醒自己,要記得告訴他太太說話小心點:她那個
「麥太太」是家裡有急事,趕回香港去了。都是她引狼入
室,住進來不久他就有情報,認為可疑,派人跟蹤,發現
一個重慶間諜網,正在調查,又得到消息說憲兵隊也風聞,
因此不得不提前行動,不然不但被別人冒了功去,查出是
走他太太的路子,也於他有礙。好好地嚇唬嚇唬她,免得
以後聽見馬太太搬嘴,又要跟他鬧。
喧笑聲中,他悄然走了出去。
「易先生請客請客!太太代表不算。」
「太太歸太太的,說好了明天請。」
「曉得易先生是忙人,你說哪天有空吧,過了明天哪天都
好。」
「請客請客!請吃來喜飯店。」
「來喜飯店就是吃個拼盆。」
「噯,德國菜有什麼好吃的?就是個冷盆。還是湖南菜,換
換口味。」
「還是蜀腴--昨天馬太太沒去。」
「我說還是九如,好久沒去了。」
「那天楊太太請客不是九如?」
「那天沒有廖太太,廖太太是湖南人,我們不會點菜。」
「吃來吃去四川菜湖南菜,都辣死了!」
「告訴他不吃辣的好了。」
「不吃辣的怎麼胡得出辣子?」
喧笑聲中,他悄然走了出去。
討論:林沛理《張愛玲不相信眼淚》
載(亞洲週刊,2007年10月14日)
• 電影《色,戒》豐富了原著的肉身,卻閹割
了它的靈魂。李安在建立他的作者權威的同
時出賣了張愛玲的天才。只有在一個「作者
已死,電影萬歲」的時代,這樣的改編才會
被當作空前的成功。
改編的尺度
對小說與改編電影的評價問題
•導演有没有重塑發聲的權力?
•李安是超越張愛玲?還是背叛張愛玲?
•如何評價改編電影是否成功?
•李安作品的靈魂?
•小說與電影的本質?
案例二:活著
•余華 《活著》1992
•張藝謀《活著》1994
余華《活著》
(1994年)
• 導演:張藝謀
年代國際(香港)有限公司
•「有慶之死」 1:09:20 – 1:15:15
• 「饅頭的希望」 2:04:00 – 2:09:38
• 「鳳霞產子後死亡」 0:41:10 – 0:54:45
• 「劇末」 00:55:16 – 01:02:00
余華:有慶之死
縣長的女人
那天下午,有慶他們學校的校長,那是縣長
的女人,在醫院裏生孩子時出了很多血,一隻腳
都跨到陰間去了。
學校的老師馬上把五年級的學生集合到操場
上,讓他們去醫院獻血,那些孩子一聽是給校長
獻血,一個個高興得像是要過節了,一些男孩子
當場卷起了袖管。
他們一走出校門,我的有慶就脫下鞋子,拿
在手裏就往醫院跑,有四、五個男孩也跟著他跑
去。我兒子第一個跑到醫院,等別的學生全走到
後,有慶排在第一位,他還得意地對老師說:
「我是第一個到的。」
獻血要守紀律
結果老師一把把他拖出來,把我兒子訓斥了
一通,說他不遵守紀律。有慶只得站在一旁,看
著別的孩子挨個去驗血,驗血驗了十多個沒一個
血對上校長的血。有慶看著看著有些急了,他怕
自己會被輪到最後一個,到那時可能就獻不了血
了。他走到老師跟前,怯生生地說:
「老師,我知道錯了。」老師嗯了一下,沒再
理他,他又等了兩個進去驗血,這時產房裏出來
一個戴口罩的醫生,對著驗血的男人喊:「血呢?
血呢?」驗血的男人說:「血型都不對。」醫生
喊:「快送進來,病人心跳都快沒啦。」
抽血都頭暈
有慶再次走到老師跟前,問老師:「是不是
輪到我了?」老師看了看有慶,揮揮手說:「進
去吧。」驗到有慶血型才對上了,我兒子高興得
臉都漲紅了,他跑到門口對外面的人叫道:「要
抽我的血啦。」
抽一點血就抽一點,醫院裏的人為了救縣長
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不停了。抽著抽
著有慶的臉就白了,他還硬挺著不說,後來連嘴
唇也白了,他才哆嗦著說:「我頭暈。」抽血的
人對他說:「抽血都頭暈。」
你真是胡鬧
那時候有慶已經不行了,可出來個醫生說血
還不夠用。抽血的是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
血差不多都抽乾了。有慶嘴唇都青了,他還不住
手,等到有慶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
去叫來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
「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會事,只是罵
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進產房去
救縣長的女人了。
你有幾個兒子
我腦袋裏嗡嗡亂叫著跑到城裏醫院,見到第一個醫生
我就攔住他,問他:「我兒子呢?」醫生看看我,笑著說:
「我怎麼知道你兒子?」我聽後一怔,心想是不是弄錯了,
要是弄錯可就太好了。我說:「他們說我兒子快死了,要
我到醫院。」準備走開的醫生站住腳看著我問:「你兒子
叫什麼名字?」我說:「叫有慶。」他伸手指指走道盡頭
的房間說:「你到那裏去問問。」我跑到那間屋子,一個
醫生坐在裏面正寫些什麼,我心裏咚咚跳著走過去問:
「醫生,我兒子還活著嗎?」醫生抬起頭來看了我很久,
才問:「你是說徐有慶?」我急忙點點頭,醫生又問:
「你有幾個兒子?」我的腿馬上就軟了,站在那裏哆嗦起
來,我說:
「我只有一個兒子,求你行行好,救活他吧。」
你為什麼只生一個兒子?
醫生點點頭,表示知道了,可他又說:
「你為什麼只生一個兒子?」
這叫我怎麼回答呢?我急了,問他:
「我兒子還活著嗎?」
他搖搖頭說:「死了。」
王德威:《傷痕即景,暴力奇觀——余華論》
收錄於《當代小說二十家》
(北京:三聯書店,2006年,頁144)
「在《活著》裡,福貴的兒子被強迫給縣長的女人
輸血,最後死在血榻上。他的女兒在文革的高潮
中住院生產,護理不當,血崩而死。余華從血光
中到死亡的影子。福貴的兒女血流光了,死得一
文不值,那個以「人民」為尚的社會,愈發像個
吸血鬼般的東西。」
張藝謀改編的目的與效果?
•
•
•
•
•
•
•
•
突破第五代先鋒的視覺實驗
對自己的反動
回歸樸素的平常故事的傳統敘述
電影:影像的藝術
場景:場面調度不可逃避的設置
張藝謀隱藏的文革情意結
時代背景的移前
有慶之死:尖銳政治隱喻的退縮,變成人生無奈
的命運巧合,時代的悲劇,也減少了對人性的批
判
文學•電影•藝術•政治•市場
•余華•張藝謀
•市場 (九十代/後新時期)
•張愛玲•李安
•作者/導演對世界/人性的理解與詮釋
•文字媒體與影像媒體由生成到接受的不同
•獨立的藝術作品